世界顶级美食评鉴「米其林」终于来到台湾 送出

  深圳到新加坡快递     |      2018-03-19 11:23:31
「你吃过米其林餐厅了吗?」我想这句话应该是近两日台湾最常听到的话,毕竟世界顶级美食评鉴「米其林」终于来到台湾,送出 24 颗星星,不仅使台北市晋升「有星」城市,台湾人也终于不用出国,就能体验米其林星级美食的美好。
 
但米其林评鉴到底是什么呢?为什么会如此受到重视?今天我就从营销与市场的角度,来跟大家谈谈这已发行超过100年的美食评鉴吧!
 
一、为营销而生的旅游指南,为提升自身地位费尽心机
米其林是世界知名轮胎供应商,由米其林兄弟(是的,老板就姓米其林)于 1888 年创立。米其林是率先制造可拆卸充气式轮胎的厂商,而为了营销今日随处可见的充气式轮胎,他们在公司成立之初便展现了优秀的营销能力,藉由一场赛车比赛获得市场关注,最后成为欧洲的重要轮胎供应商。
 
汽车刚问世的20世纪初,要如何让市场快速增加轮胎需求?很简单,只要让那些买车的有钱人们拚命开车,增加轮胎损耗,就能卖出更多轮胎。因此他们想了个办法:推出旅游指南,怂恿大家没事多出门玩玩,这样轮胎损耗就会加快了。
 
有没有觉得很眼熟的感觉?事实上直到今日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营销手段,举例来说,许多航空公司会大力赞助知名旅游部落客、Youtuber,希望藉由他们的旅游文章影片来激发观众想旅游的欲望,才能让航空公司卖出更多机票。
 
不得不说米其林兄弟真的是营销天才,早在100年前还没有网络社群的年代,就能想出这种类似部落客食记的营销手段,藉由推广与本业无关的商品,来加强销售自家产品。
 
根据米其林指南的沿革故事,米其林兄弟当初发现轮胎工人会把指南书拿来垫桌脚,认为免费的东西不会受到重视,因此改成有价贩售。实际上是藉收费的方式,提升指南在人们心中的评价,让消费者认为「这本书要收费,是因为他真的有用心去做」。
 
除此之外,米其林也大肆宣扬他们严苛的评断标准,诸如神秘客访查、18个月复查机制等等,为了能巩固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,严格控制了星星发放与美食推荐的标准。
 
当然拥有星星的餐厅未必符合每个人的口味,但能用严苛标准来评断一家餐厅是否有资格挂上星星,或是失去资格而摘掉星星,无形中提升了米其林评鉴从餐厅经营者到消费者心中的水平。
 
以这次台北米其林指南来说,在记者会上米其林区域总裁也提到:为了这次米其林指南,台北早已进行了超过一年的市场加温,直至今日才正式推出指南。至于是什么样的加温?大家不妨搜寻一下关键字「CNN Taiwan」,就可以从突然暴增的台湾美食旅游报导,看出一些端倪。
 
二、欧洲影响力下降,转而推广亚洲市场的米其林
米其林评鉴从法国开始,进而拓展到全欧洲。但这本从欧洲兴起的美食评鉴,近年来却逐渐失去在欧洲的影响力与地位,有厨师开始退回米其林星星,并要求米其林不要再将其名下的餐厅列入评鉴名单。当然,这些厨师的理由大多不是不信任米其林,而是不希望米其林的评鉴标准限缩了餐厅的发展空间与创意。
 
但当有米其林名厨对《卫报》说出「米其林的评鉴者对美食的知识不如我」时,却也说明了很重要的问题:如果连米其林大厨都不屑自己身上挂着的星星,那这星星评鉴还有存在的价值吗?
 
在米其林光环逐渐消退的同时,经济崛起的亚洲与美洲却重新吹起了米其林风潮。中国、日本、美国等国家的大城市指南相继推出,不仅重新定义了亚洲美食的型态,也让住在亚洲的人们终于能有与星级餐厅一亲芳泽的机会,不再需要远赴欧洲打卡,就连香港电影也开始出现摘星情节(谢霆锋的决战食神)。至于米其林星星是否能在亚洲维持长时间的热潮?这就要看米其林的营销实力了。
 
三、想要出指南?政府赞助也是重要因素
美食店家数量多到足以撑起一本指南固然是要素之一,但请不要忘了米其林指南最初的目标:促进旅游与销售轮胎。米其林指南并不是慈善家,没有道理为全世界各地制作旅游指南。
 
这次台北米其林指南的相关新闻,有项较不受人注目的内容,是我国观光局对米其林指南花钱赞助。这种行为并不是个案,如果多看一些 TLC 旅游频道、国家地理频道的节目,就会发现在许多东南亚城市的旅游介绍影片之后,都会看到某地观光局赞助支援的字样。
 
台湾的一些美食旅游节目制作流程,更有向被采访店家收取赞助费用的机制,我有些在台南经营美食店家的朋友,就曾因为接受采访之后不愿意付赞助费用,而被取消播出。
 
因此,我们不需要将台北被纳入米其林指南过度解释,毕竟米其林指南终究还是一本靠赞助得来的评鉴。固然也是因为台北真的有够多的美食店家,才能如愿以偿推出,但对台湾人来说,也不必为了谁该拿到米其林而有所争论,毕竟很多人还是认为自家巷口的餐厅比星级餐厅来得好吃。
 
当然,台北米其林指南绝对还是有其公信力存在,对旅游观光也有正向的营销帮助。但是否真能让台湾一跃成为世界美食之都?就要看我们的观光局是否能在砸大钱弄出米其林指南之后,继续趁势推出更多的营销来打响台湾的名号。